2007年2月23日星期五

估计我们每个人都在像文中那位经理一样,每天都在回着这样的EMAIL,可是这样的信我们又不得不回,也许下一步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将这样的信集中起来,找“人”一起替我们回了。

可是除了回信这种无效行为外,我们每天的工作中又会还有多少无效行为呢!记得在一篇讲述如何节省时间的文章中介绍了这样一种分析我们时间安排的方法,非常简单:对现在起的一周的工作时间进行记录,看看我们每天的工作时间都做了些什么,这时你会非常惊讶地发现,我们几乎有三分之一的时间都在做一些无效的事情。然后下面的事情就是想办法减少这样的无效行为。

虽然我看了这篇文章,也试着按这个方法去记录时间,但我发现我没有毅力坚持下去,因为实在是每天的事情太过杂乱,而且临时性事情太多,无法进行有效的规类,最后就感觉记录这些时间变成了“无效行为”。

我想等有机会还是要试试这个方法的,必竟我们的时间是有限的,不能总浪费在这些无效行为中。

无效行为大盘点

岁末年初,不仅有十三薪和年终奖的欣喜,也有因无法抑制地回顾与展望而带来的烦躁。过去的一年做了什么?很多人会有碌碌无为的挫败感。一位使用黑莓的高管将这种挫败感归咎于无效行为。对于他连上厕所大解时都要随身携带的黑莓,他有以下抱怨:“每天,每年,不知要输入多少个诸如‘Thanks for your E-mail.'或者‘Best Regards'之类的废话。”在这位惜时如金的商务精英看来,这些彬彬有礼的客套话除了白白浪费时间之外,简直毫无用处。但展望明年,他决定继续这项毫无意义的无效行为,仅仅是为了避免给人一个傲慢无礼的形象。

有位同行在MSN上跟我探讨“独占性”和“分享性”的商业模式问题。根据他的观察和研究,与网络相关的项目,比如热门的搜索引擎类、或视频门户类的项目是属于依靠分享资源来获利的模式,而金融领域的基金募集之类则是靠独占资源来获利。具有哲学探讨价值的是,这独占和分享在某种程度上角色又可以相互转换……为了把他的心得阐述清楚,他至少在键盘上敲了十五分钟的字,并且意犹未尽,约我下次喝茶时继续论述。上述过程中,在我们两人之间至少发生了三种无效行为:一是他的胡思乱想的过程;二是他对自己胡思乱想成果的阐述;三是我对他胡思乱想成果的认知过程。这还没算上尚未发生的第四种——为了听完他胡思乱想的成果而坐在一起喝茶。当然,我会极力避免这件事的发生,如果他不打算谈点别的有趣的事情的话。

值得庆幸的是,比起前几年,06年我少收到很多庆贺节日的手机短信。大概大家对转发短信这种无效行为已经厌倦了,除了给中国移动创造利润之外,很多人连到底收到了谁的短信或者没收到谁的短信都记不清楚。这一方面是因为手机通讯录名单越来越庞大,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庆贺短信的质量越来越低下,根本刺激不到脑皮层,当然也就激不起转发的兴致。

说到短信,一位友人倒是做了件最有效的事。那是在他乘地铁的无聊时机,突然听到旁边的人在谈论加薪。不知道是不是岁末焦虑症牵动了哪根神经,他掏出手机给老板发了条短信:过去三年我都没加过薪,今年可以加薪了吗?两周后,他得到了答复,加薪30%。友人对我无限感慨:过去一年辛辛苦苦发那么多条短信,没有一条能记得住的。但这一条,至少在未来一年中都不会忘记。


将本文在板儿砖上开砖场

没有评论: